技術文章
原始的高速切削定義
閱讀:1002 發(fā)布時間:2010-6-91931年,德國一個中的Salomons理論講到:“以某一高切削速度(比常規(guī)切削高5-10倍)進行切削,在切削刃上去除切屑的溫度開始降低……
由以上得出結論:“似乎有用常規(guī)刀具以高切屑速度提高生產(chǎn)率的機會。”
不幸的是,現(xiàn)代研究已經(jīng)能全面驗證這個理論。對于不同的材料,從某一切削速度開始切削刃上的溫度有相對降低。對于鋼和鑄鐵來說,這種溫度相對降低不大。但是,但是對鋁和其它非金屬則是大的。高速切削的定義必須依據(jù)其它因素。
今日的高速切削的定義是什么?
對于高速切削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是混亂的。關于高速切削的定義,存在許多觀點、許多謎團和許多方法和許多方法。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定義中的幾個:
在下面的討論影響高速切削過程的參數(shù)。從實用的觀點描述高速切削非常重要,這也可為高速切削的應用提供許多實用準則。
使用有短切削刃和接觸長度的球頭立銑刀是有利的。另一個重要的設計特點是掏槽能力,當沿陡壁切削時,這必需的。也可以使用帶可轉位刀片的尺寸較小的切削刀具。特別是用于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這些刀具應有很大的刀柄穩(wěn)定性和彎曲剛度。錐度刀柄提高了剛度,重金屬制成的刀柄也提高了剛度。
模具的槽形應當是淺的,不能太復雜。一些槽形也適合使用具有高生產(chǎn)率的高速切削。
使輪廓切削刀具的路徑與順銑結合得越好,切削效果越好。
一個精加工或半精加工時應遵循的原則是采取淺深度切削。切削深度應不超過0.2/0.2 mm(ae/ap)。這是為了避免刀柄/切削刀具產(chǎn)生過大的彎曲,以保持模具的小公差和槽形精度。每個刀具均勻分布的余量也是保證恒定的個高的生產(chǎn)率的條件。當ae/ap恒定時,切削速度和進給率應總是保持在高的水平上。這樣,機械變化和切削刃上的負載會較小,刀具壽命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