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tài)
第三代防空導彈(圖)
閱讀:1389 發(fā)布時間:2009-5-27第三代防空導彈于20世紀70年代研制,80年代開始服役。
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有美國的"愛國者"-2、"標準"-2增程型艦空導彈,前蘇聯的薩姆-10(C-300)、薩姆-12,中國臺灣當局的"天弓"等;低空近程防空導彈有瑞士與美國聯合研制的"防空與反坦克系統"(ADATS)、法國新一代的"響尾蛇"等;便攜式防空導彈有法國的"西北風",美國的"毒刺",英國的"星光"等。這期間,還出現了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如蘇聯/俄羅斯的"通古斯卡"系列彈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統、美國的"火焰"彈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統等。
"毒刺"導彈發(fā)射瞬間
"愛國者"-2導彈發(fā)射瞬間
第三代防空導彈采用了更*的技術,與前兩代導彈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采用性能更好的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和高比沖推進劑,以及大規(guī)模、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等微型電子器件,導彈的體積、重量更小,可靠性更高,機動性更好。如"愛國者"導彈,其有效射程與"奈基"-2相當,體積和重量分別為"奈基"-2的1/5和1/4,可車載機動發(fā)射。
2.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的火控系統采用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和計算機信息處理設備,能同時引導多枚導彈攻擊多個目標,具有較強的抗*力,不僅能反飛機,也有一定的反戰(zhàn)術彈道導彈的能力。
3.低空近程防空導彈的火控系統,有的采用雷達+紅外+光學等多元探測系統,有的采用相控陣雷達,具有多目標作戰(zhàn)能力。
4.便攜式防空導彈多采用紅外導引頭、紅外成像導引頭或紅外/紫外雙模導引頭,發(fā)射后能自主攻擊目標,抗干擾性能好。
美*"提康德羅加"巡洋艦發(fā)射"標準-2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