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團:堅守工作一線 不斷挑戰(zhàn)機床極限
2017年08月21日 10:02機床商務網點擊:8389作者:謝娜娜
【中國機床商務網 專家學者】“看著一個個普通的鐵塊從我手中變成一個個精致的零件,有的被載上航天飛船飛入太空的時候,心里面特別有成就感!”說這話的時候,李淑團的眼睛里似乎有光,照亮了她二十五年如一日、堅守在生產一線的職業(yè)生涯。

李淑團:征服“洋設備”一次次挑戰(zhàn)機器極限
李淑團是三門峽中原量儀股份有限公司精加工車間的一名磨工。作為一線工人,2015年她代表三門峽市三十多萬職工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勞模表彰大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稱號。
正如李淑團的車間主任仝愷說的,“李淑團的勞模是自己一步一步干出來的,不是別人叫出來的。”
1996年,因工作需要,她調到精加工車間磨工組。剛來到這個車間,她就發(fā)現(xiàn)一臺閑置機器,據(jù)師父說,這是國家“八五”技術改造時從瑞士引進的一臺高精度磨床。那個年代,大家對數(shù)控編程還比較陌生,由于該機器每加工一種零件都要編程序,相對繁瑣,加上無人完全了解該機床的操作性能,只好閑置一旁。“這么好的機器不用怪可惜的,我就想,不如我試試看吧。”為了讓這臺機器發(fā)揮作用,李淑團借來相關書籍和資料,夜晚挑燈夜戰(zhàn),白天就對照說明書操作,不斷摸索,反復嘗試,經過3個月夜以繼日地鉆研,終于征服了這套“洋設備”,使水土不服的瑞士高精度機床得以在量儀廠發(fā)光發(fā)熱,不僅解決了諸多技術難題,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jù)了解,李淑團所在的磨工崗,一天至少要在操作臺站立8小時以上,其工作性質要比“在大米上刻畫“的精度還要高,男女比例10:1。“這是一項體力加精力的苦差,但作為一名女同志,李淑團始終堅守工作一線,并把工作做到了。”仝愷介紹說,廠子里,李淑團加工的零件,計量員喜歡檢,因為她能把尺寸圓度等各項精度指標都控制在理想范圍內。
何為理想范圍呢?李淑團所操作的這套機床設備可以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度,而李淑團使用它所能達到的精度,為萬分之三毫米——萬分之五毫米之間。“因為從我們量儀廠出去的產品,有的甚至在其他公司是作為精密的測量儀器的,如果我們的精度不夠高,很可能給他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對客戶負責,讓客戶滿意,是李淑團由衷的愉悅。李淑團一次次挑戰(zhàn)機器極限,創(chuàng)造了零件加工的超精奇跡,她的超高技藝已成為公司的一張。

李淑團:征服“洋設備”一次次挑戰(zhàn)機器極限
大家沒有把握的事情,都是她上;遇到緊急任務,她就主動放棄節(jié)假日,加班加點地趕出來。二十多年來,李淑團每年都是完成200%的超額任務。
2015年,從北京參加完全國勞動表彰大會的第二天,她就迫不及待地走上了熟悉的操作臺。“我所操作的機床設備已經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天到單位的件事就是看看它,檢查一下它的性能。”說這話的時候,李淑團撫摸著這臺陪伴了她二十多年的機器,眼神里滿滿地都是愛意。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m.haidusy.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今日焦點